再,春节回家,去探望老丈人,家就在我们那个西北小城市著名的欧式一条街,外观清一色奶酪白,粗制滥造的古典主义构件在凡是不需要的地方都很精心的配置上去了,卷草纹的窗,回廊以及圆柱,对了,还有穹顶.我丈人丈母娘就住在本市著名的欧式一条街中心十字路口那最著名的马可波罗大雕像的西北角.我坐客厅沙发上跟老丈人攀谈,六十岁的长者对我感叹:"中国现在啥都是山寨啊!"
如是我闻.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带着新奇和振奋,踌躇满志,开办了"当代艺术"网站,那时间段,是当代艺术最快的升温时期,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好一派欣欣向荣.那年798里的艺术节阳光温和极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院子里就像城市中的桃花园,没有喧嚣和那无边的忙碌.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当我和一位开画廊的朋友合伙筹办《当代艺术》杂志的当口,景象已经不太一样了,2007年当代艺术的赚钱功能被疯狂的揠苗开发了,也就是那年度的11月份,我的杂志也在此气氛中面世。说切实的话,自然刚一开拔就面临理想与市场的碰撞,所幸在市场预期正在飞速升温的整体环境里,生存虽然辛苦但也不是非常艰难。直到2008年初和一位在本地拥有民间实业的老板合作,在资金得到了更好保障的同时,《当代艺术》杂志在被动的干预下,也逐步脱离了原初的目标,尽管一改其粗糙简陋的物质面貌,变的越来越“豪华、奢侈、高端”,却逐步滑向真艺术的反面,成为庸俗消费的产物。08年底,当观念上的矛盾爆发到不可调和毫无回旋余地的时候,我被解脱了。
冷眼目睹艺术圈之怪现状,我对目前国内当代艺术环境莫可名状的质疑真正确实了,也开始了我对拷皮国际化艺术的深刻反思,我与《当代艺术》杂志的经历并不是个人化的际遇,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例证而已。“拷皮”是我从“COPY”音译来的,在字典里意思是:“抄、仿、摸、摹、摹仿、录、复本、模仿、抄件、描、复印、仿、复制、模仿、抄录、仿效、抄写、仿造、继、缮、拷贝、仿制、套、临写、誊、学舌、照搬、因袭……”在中国的当代艺术体系里,不管是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艺术期刊等等等等,无不深患拷皮病,病入膏肓。我想我们急需要回到质朴的思考,简单的表达。就如同我家那发了财的亲戚,“奢侈、豪华、高端、国际化”都是可以拷皮的,但心儿里呢,确是再正宗不过的乡下人,这样的日子再怎么高端也过的不塌实。
第一时间获取艺术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艺术品牌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艺术品牌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也不代表本站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