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艺术家

藏界|汪培坤:制墨且藏砚

来源: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9-05-22 15:03:55
雨后的胡开文墨厂,四处都显得格外幽静。炼烟、和料、杵捣、制墨、压模、晾墨、锉边、洗水、描金……墨锭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除了炼烟技术经过革新,已经从传统的手工点烟改为机器炼烟,其他每一个

雨后的胡开文墨厂,四处都显得格外幽静。炼烟、和料、杵捣、制墨、压模、晾墨、锉边、洗水、描金……墨锭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除了炼烟技术经过革新,已经从传统的手工点烟改为机器炼烟,其他每一个环节还是因袭上百年来的传统,采用纯手工技艺。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藏界》栏目,本期将关注中国制墨艺术大师汪培坤和他的安徽屯溪胡开文墨厂。

安徽屯溪胡开文墨厂是制墨界的老字号之一,这家墨厂位于黄山市屯溪区老虎山五号。车行至黄山闹市区,需拐进一条僻静的巷子,循着这条巷子往缓坡处前行,眼前便出现一个宽敞的院落,院落四周房舍倚山而建、高低错落,巷子和院落间则墨香四溢。

雨后的墨厂,四处都显得格外幽静。然而,炼烟、和料、杵捣、制墨、压模、晾墨、锉边、洗水、描金……墨锭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厂房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除了炼烟技术经过革新,已经从传统的手工点烟改为机器炼烟,其他每一个环节还是因袭上百年来的传统,采用纯手工技艺。因而即便墨厂历经上百年发展置身于现代社会,然而一进入生产车间,感觉时间都要停滞。


鹅形歙砚

汪培坤是这家老字号墨厂的厂长,同时也是徽墨技艺传承人。作为一位富于实践经验的工艺美术师和一名成功的商人,汪培坤于2001年斥资400万元从屯溪区人民政府手中承接了这家陷入经营困境的国有企业,改为民营。

提及徽州胡开文墨厂的历史,则要上溯至清代。据徽州胡开文创业史略记载,胡开文创基于清代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迄今已有251年历史,当时休宁制墨大师汪启茂的女婿安徽绩溪上庄人胡天注承顶岳父濒临破产的墨室,使汪启茂墨室很快得到恢复发展。嗣后,取宏开文运意,将其更名为胡开文墨庄。经过胡天注及其子与孙辈之刻苦经营,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除休宁胡开文墨庄、屯溪起首胡开文老店外,先后在多地设分店或开新店,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


歙砚眉纹扦手砚

据汪培坤介绍,屯溪胡开文墨厂的前身则是1834年由胡开文的第三房第七子创办的起首胡开文老店,后来由四家胡开文后代经营的墨店合营,成立了徽州屯溪胡开文墨厂,改私营为公营。现在的厂址是在解放后迁址于此,因而此处的厂房也有六七十余年历史。

汪培坤出身徽商,祖上在上海做生意,直到他的父亲辈,依旧是“沪籍徽商”。秉承着对徽州制墨老字号的特殊情感,在接手屯溪胡开文墨厂之后,汪培坤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整,新建了“徽墨文房博物馆”等设施,陈列胡开文上百年来企业创业史料,凸显出屯溪胡开文墨厂深厚的文化积淀。


腰元紫端云龙砚

从墨厂的院落里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就是汪培坤后来营建的徽墨文房博物馆,背山面厂,掩映在一片翠绿丛中,是一座典型的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博物馆前立着一个石碑,为“古法点烟旧址”。

徽墨文房博物馆内主要陈列着汪培坤近几十年来收藏的古砚和老墨。单说古砚就有不同年代、不同形制的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总计500余方, 如唐宋时期的行囊砚、北魏时期的砖砚、唐代莲花池歙砚、宋代对眉子砚胚、明罗汉肚素池歙砚、清赵之谦铭文砚、如意纹砚、蝉形歙砚、太狮少狮砚……其中端砚占将近一半,歙砚七八十方,所涉及的歙砚品种之全,恐地方博物馆都难与之媲美。


红丝牛砚

老墨收藏则是至他承接这家百年墨厂之后,连同墨厂所珍藏的清代、民国时期的样品墨、300多副上了年代的老墨模一起作为墨厂史料承接下来,见证了胡开文墨厂的发展历史。比如一套民国时期的《御园墨》,共64锭,正反两面都刻着圆明园里的亭台楼榭,其上的描金银全是采用真金真银所描;还有清末杭州西湖16图墨、黄山图墨等。


瓦当歙砚

汪培坤一直认为自己是搞技术的,对于后来收藏到如许多的古砚和老墨,既是机缘巧合,也是拜工作所赐。他15岁开始跟随师傅学习砚雕,1963年参加工作,进入屯溪工艺美术厂。其间当过班长、砚雕车间主任。他在精心钻研砚雕的同时,还关注曾有过辉煌历史的徽州漆器工艺。1978年,汪培坤被任命为工艺厂副厂长,分管砚雕和漆器。1983年,厂里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汪培坤任所长。1989年调入当时为国企的屯溪胡开文墨厂从事技术管理。


宫廷制砚

汪培坤一边学习,一边利用外出参观、观摩的机会,见识了各种古墨、古砚台、古漆器,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他着力收藏民间老墨和古砚。“每到一处,我什么都可以不看,但必须看老墨和古砚,后来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我是专门收购老墨、古砚的,文物市场、农村、大户人家的老宅出了砚台,都送上门来。”汪培坤说。


高浮雕云龙端砚

“尤其是1980年代,我们国家有以文养文政策,鼓励文物商店可以出售一般文物,我们绝大部分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去收了这些东西。”在收藏古砚的同时,汪培坤开始雕仿古砚。“我把收藏的这些古砚作为自己学习的工具书,研究它们的规格、尺寸、造型,然后做一些仿古砚雕。”汪培坤说。


汪培坤,中国制墨艺术大师,收藏古砚和老墨。

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主要我是干这一行的,要了解中国的砚文化。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主要是我们本地的歙砚。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眉纹歙砚、太史刻陶渊明歙砚。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把古砚作为我的工具书,去了解古砚的设计、制作。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1980年代国家提出“以文养文”,抓住这一机会,从文物商店、农村收古玩的人手中购买。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古砚500余方,老墨模将近300副。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不能这么讲,这是我自己的爱好,我主要还是搞技术的人。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这是我自己的专业,也是一辈子的心血所在,并因此获得不少荣誉,是荣誉感和责任感所系。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有的,这个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从实践中慢慢学习得来。

Q:有一天能放弃你的藏品吗?

A:这是我一辈子的心血,有生之年不会拿去卖,主要还是希望能够传承下来,作为当地文化进行展示。

第一时间获取艺术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艺术品牌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艺术品牌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也不代表本站的价值判断。

热门文章

热门佳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2006-2018 ysppw.net All Rights 艺术品牌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5016号-1